迈好艺术人生第一步——浅谈少儿艺术学习的起点与教学重点

2019-06-28 14:02 1143人浏览

根据国家最近出台的政策显示,素质教育的春天正式到来,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纳入中小学的测评计划,并计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中高考录取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如何为孩子打造一套合适的素质成长方案呢?特别是如何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培训行业中为孩子选择水平高、质量优的学习机构成了家长们重点考虑的核心问题,“艺术之路”的起点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布米童艺立足当前艺术教育领域发展形势,特将12年的教学经验和师训经验以及研发课程经验进行整合,结合市场的痛点和需求进行分析,将儿童艺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给大家进行分享。

一、儿童学习艺术到底应该从几岁开始

学艺术到底应该从几岁开始,大家众说纷纭。关于这个话题要从儿童培训的发展初期开始说起。培训机构的更迭到目前为止大概更迭了三个时代:1.0时代,口传心授;2.0时代,小作坊+传统教学;3.0时代,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化。

_MG_6240.jpg

1.0时代,口传心授。上个世纪80年代,艺术教育对于刚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众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限于当时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让艺术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消费。因此让孩子学习艺术是家长在众多需求中比较薄弱,甚至是长期忽视的一项。除了孩子在学校规定艺术课程中接触过一点艺术常识之外,能接触到的艺术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后来,由于招考制度改革,“艺术特长生”成为中高考录取的“捷径”,于是有部分学生选择去学习艺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考生。按照当时的普遍情形统计得出,学生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艺术最早也是从8岁左右开始,这些孩子在接受艺术学习的时候全凭授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去教授,没有规范的教材,更没有客观标准对老师进行专业评价,因此这个时代的教学也称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只要愿意教就会有的学。

2.0时代,小作坊+传统教学。随着艺考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未来高考寄希望于艺考,希望通过低分数的文化课加上艺考合格证能够进入名校。市场的迫切需求促使艺考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到大家眼前,同时,“提前进行艺术教育”的观点也充斥着整个市场,很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自主创业选择开设个人工作室、小培训机构,很多琴行也纷纷聘请一些在校学生或老师作为自己的兼职老师给学生进行授课。此时的培训机构并没有规范化的标准,依然是老师凭着自己的固有经验进行授课,相对于1.0时代,此时的教学参考教材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性,但是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一对一教学为主,这段时期也成为整个艺术行业的探索期,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迎合着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孩子的学习艺术的起点年龄也从8岁开始变成7岁、6岁、最小到5岁。

3.0时代,品牌化、智能化、标准化、服务化。随着行业的不断地发展,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家长群体从70后到80后到85后到现在的90后的更迭,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满足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和体质以及美育的发展。此外,“互联网+”的时代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和思维,经过2.0时代沉淀的机构纷纷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市场经验,整合出了更符合当下教育观念的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并重新策划,以新的理念和品牌形象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一阶段,孩子艺术的学习更加注重参与感、体验感,兴趣化教学也成为大家争相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孩子的艺术启蒙教育中。

_MG_0038---.jpg

课程的改变促使了孩子进行艺术学习起点年龄进一步的前置化,孩子在3岁、4岁就可以开始接受符合孩子身心年龄的艺术教育。此时孩子接受的艺术教育拥有系统的教学方法、标准的教材、能够展示自我的更大更高的平台,配合名师授课,辅以高科技的硬件设施,使课堂更智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学习艺术的起始年龄在不断提前。目前孩子系统的去接受艺术培训的年龄最低可以从三岁开始,但是在选择品牌机构的时候,需要注意从以下几点考量:

1、系统科学的教学系统

2、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

3、成套的教材

4、对孩子看的见得未来规划

5、有配套的教学资源

6、完善的教师教学监督体制和学习提升体制

7、教师接受过儿童教学的系统培训

8、有配套的周边服务活动

只要一个机构的教学符合以上几点,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机构,孩子就可以选择在3岁的时候进行艺术学习,获得优质的艺术教育。当然,各机构品牌在不同的科目类型上又有不同细小的差异。重点还是需要有科学的课程体系,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去接受艺术学习。

二、儿童时期的教学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儿童教学相对于成人教学更复杂,儿童时期有限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授课内容的搭配,以及老师讲课方式的变化,儿童时期的自制能力弱又决定了儿童时期如何帮助孩子兴趣化的接受学习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儿童又是一个特性比较明显的群体,喜欢看绘本、听故事、看动画片,能够在游戏中完成一系列的社交和学习活动,在周围人的鼓励和肯定中更能超出想象的完成既定的目标,因此在儿童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儿童的特性融入到课堂中并且进行升级,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儿童教学体系。

1、故事授课发散孩子思维,让新授知识能更好的呈现。

故事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传授知识的载体。通过看不同的故事绘本可以发散孩子的思维增加想象力,同时又能够在故事中引导孩子正确的观念,让孩子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者是学会一个知识点。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将故事教学的形式融入到课堂中,用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例如,一个知识点的呈现可以找与故事相关的关键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植入,通过相关的故事讲解去引出教学知识点,这样小朋友就分常容易接受知识点的呈现,并且能够在脑海中留存的时间更长。并且,故事教学的形式在年龄越小的孩子群体中作用越强,这与孩子在小的时候右脑的成像思维也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把故事教学称为授课内容兴趣化。

2、游戏对接课堂环节,让体验更加完美。

游戏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社交方式。当然还有一种游戏是网络游戏,在这里并不建议孩子在启蒙时期的学习用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对接。因为艺术的学习最终还要回归到一些艺术理论知识的建立上,软件设置的游戏方式更容易让孩子依赖游戏,造成后期衔接和过度的一系列问题。游戏的对接应该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游戏的规则、形式或者是与知识点相关的兴趣点对接到课堂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在集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不断地去练习强化一个知识点,最终达到当堂课知识点的熟练巩固。也可以把游戏教学成为课堂巩固兴趣化。

3、课堂引导词语,打造良好课堂秩序,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用语是课堂链接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散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起到指引、过渡、渲染的作用。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能够将课堂教学用语有效地贯穿课堂的每个部分。课堂词语主要分为:引导性词语、指令性词语、鼓励性词语、情境性词语。在这里重点想要说一下鼓励性词语在儿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句俗语常说:“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这句话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适用。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关注除了眼神上的肯定,大部分都是语言的表达和肢体的表达,首先课堂上老师要全面关注到每个孩子,从眼神、语言和肢体上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那么一节课中小朋友都会在老师给与的反馈中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指令,并且,使用课堂教学用语的同时,要附带肢体动作的鼓励,比如:老师要说一个小朋友很棒,除了语言上的表达,再加上肢体上的动作和眼神交流,竖一个大拇指点到小朋友的脑袋上,同时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小朋友。这样一个鼓励的环节就完成了,你会发现小朋友的状态瞬间被点燃了,从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好像自己整个世界的话都开了,恨不得能自己飞舞起来。接下来的上课环节,被鼓励的小朋友会进入超级配合状态,其他的小朋友也会在榜样的带动下积极地参到课堂学习的环节中,那么课堂的教学目标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从这里就可以发现,课堂词语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呈现以及最终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老师具备很好的课堂词语组织能力。

4、互动体验式教学,加强课堂参与感、体验感。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这一宝贵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的“做中学”就是“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用到我们当下的艺术课程教学中就是如何让课堂充满体验感,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参与中和体验中感悟到知识的传递、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升华。所以重点可以落在“做”上,也就是课堂不光是老师去教,而是要用很多的体验方法促进学生去学,例如:情景模拟法、实物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够自己亲身去实践从而获得内心的真实体验,将课堂进行更好的升华,最终学生不仅能够学会知识,更能通过体验获得在知识之外更多的情感的提升和思维的发散,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举例课堂《蜗牛和黄鹂鸟》

_MG_5963-编辑-2--.jpg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们的角色呈现:蜗牛、黄鹂鸟、大树。这样的角色分配来自于歌曲中本身的歌词。这首歌在课堂上的教学目标:让小朋友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儿歌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分析课堂上有这样几个重点:学会儿歌、明白儿歌背后故事所表达出来的道理、将不同角色用不同的语言和肢体表演出来、学会舞台表现力、感受音乐表达的能力。看到这样的教学重点,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觉得根本完不成这种复杂的教学任务,或者课堂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形式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其实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用一些情景、道具和教学方法就可以让课堂贯穿起来,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完成一系列的学习目标。

首先,老师需要提前制作道具。道具的主要作用是给小朋友一种情景再现的感觉,让小朋友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每一个角色的特征。蜗牛的动作是很缓慢的,所以蜗牛的形象特征应该是说话也慢慢的,并且音色很厚,给人一种笨重却又执着的感觉。老师在给小朋友形容的时候是很难用语言让小朋友去理解到位。但是如果小朋友背上一个重重的蜗牛壳,那么他的动作就一定不会非常灵活,同时让小朋友蹲下去模仿蜗牛爬,蹲着的时候说话气是被压住的所以出来的声音一定是音位很低,并且音色很厚很粗。用这样的方式小朋友就可以瞬间抓住蜗牛的特性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好的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同时黄鹂鸟的角色也是通过这样的道具方式去展现出来,在这里就不过多的去将课堂上的具体环节。歌曲中的大树也是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本色出演。这样,整个音乐剧中的角色、角色的性格、角色的内心活动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配合着道具立在大家面前。那么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就可以顺利完成后三个。

其次,在教学目标中还有歌曲的学习。当堂理解并把握歌曲的情感、歌词、节奏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了前面的情景还原,小朋友可以快速的掌握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歌词中所发生的故事,同时也能够通过角色的特征把握住歌曲的情感。剩下的就是老师从音乐的角度将旋律和节奏教给小朋友就可以。到这里,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个重点又完成了。

最后,教学目标中还有一个关于故事中的道理的传达。这个与前面提到的故事教学有关,故事的讲解帮助小朋友系统的还原情景剧的整个场景和演出的顺序,同时,老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要对故事的场景进行引导,例如:黄鹂鸟在嘲笑小蜗牛的时候老师要对小朋友进行问答:“黄鹂鸟这样跟小蜗牛说话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相信小蜗牛一定可以做的到。那如果小朋友是黄鹂鸟你会对小蜗牛说些什么呢?” 老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小朋友。这样就可以提升小朋友的情商,帮助小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明白儿歌背后故事所传达出来的道理这一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课堂实例我们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控的一些重点。同时这些重点正是孩子在儿童时期教学该具备的主要特征:故事、游戏、课堂词语、互动体验。

本期主要给大家讲述了儿童艺术学习的年龄选择和儿童时期的教学应该具备的特征。下期主要从艺术机构的招生群体;老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应该怎么做;如何将科学、专业的教育资源对接到每一个孩子身边。